不下雨(为什么不下雨)
一、端午节不下雨意味着什么
其实在古代民间很早的就是就有着“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说法,意思是端午这一天不下雨这一年才会是丰收年,不然的话很可能使得庄稼作物收成不好,所以老百姓都信奉着这一说法,害怕端午节下雨,这样自己一年的粮食可能就没有了着落。
此外,还有另一句话,叫“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也是相同的意思,老百姓不希望端午节下雨。因为农历五月的时候刚好是麦子成熟的时期,老百姓要收割麦子,如果在这个时候下起了大雨,那么就会影响到收割工作的正常进行,麦子很有可能就会在田地里发芽,这样会影响老百姓一年的收成,没有了粮食,就意味着这一年就会饿肚子。
扩展资料:
在端午遇上雨,基本上是惯例了。据悉,在每年5月15日进入汛期之后,常常会出现大雨、暴雨甚至大暴雨天气,而端午节正巧在主汛期期间,降水较为集中,因此大家会有端午节必涨水的感觉。
根据历史气象资料(1961-2013年)统计,端午节期间平均累计降雨多在200毫米以上,约占全年总雨量的20%。近53年来,1977年、1978年、1990年、1996年的端午节期间全省平均累计降水超过300毫米,其中1977年最多,达343.7毫米。
截止2014年,过去53年,端午期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西部。
历史上,在端午节期间平均累计降雨超过300毫米的时间,在北部(遵义、铜仁)和东部(黔东南)只有3年;西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有7年;南部(黔南地区)有10年;中部(贵阳、安顺)有13年,其中在1977年、1996年超过400毫米。
二、天气干旱***为什么不下雨
天气干旱还不下雨,主要是因为环境受到破坏,南方洪涝,北方干旱。
但是我们有一句话大旱不过农历5月13日
农历五月十三日,一般处在夏至和小暑之间,这个时候正是三伏天的前期,气温非常的高,已是暴雨季节。
毕竟夏至是一个夏天中间的季节,太阳已经运行到北回归线,这个季节一些地方最容易形成暴雨连天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高温干旱的天气。
其实这个时候雨带已经北移到黄河中下游一带,所以北方也进入了汛期。下雨必须有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带上充足的水气。如果水汽不充足太阳又直射,水分挥发得非常快,这就形成了干旱的天气。
就像目前只有黄河流域一带的地方形成了干旱的天气,而且近一个多月没有有效的降雨,好多地方已经超过了三个月没有有效降雨,粮食大幅度的减产。
今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却处在芒种的节气里,夏至的前夕,也就是说今年夏天来得比较早。这也就是今年为什么山东河南,安徽,北部,山西,陕西,内蒙古,中西部等一带地区长期干旱的主要原因。
尽管夏天来得早一些,但是按照潮汐运行的规律还不到于在到达的时候,所以我国的农历的制定方法还是非常科学地合理的。一般到了什么季节种植什么农作物,天气变化情况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所以农历的制定是集会了古人的智慧制定出来的,即便是对现在的农业生产,农事安排都还是有效的。所以我国古代的文化需要学习和继承,尽管环境变了,但是地球、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没有变。
三、怎么才能让天不下雨
人工消雨。其原理是:当我们需要某一地区少降雨水时,可在降水云层尚未到达目标区时,对这种云层实施人工增雨;当云层到达目标区时,则在云中播撤竞争性冰核和凝结核,使其不能形成足够重量的水滴,这样,小水滴便会留在云中,从而达到减雨或消雨的目的。
对于人工消雨,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工作。前苏联有次曾在莫斯科上空游云中,用飞机播撤了数十吨水泥,从而确保了莫斯科市无雨。
其实,在每次的大规模运动会的时候,组织方都会考虑到是否会下雨?是否采取措施进行降雨或消雨!
扩展资料例如:人工增雨技术发明于1948年。这一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科学家文森特谢福经过长期的探索,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地找到了人工降雨的关键。下雨则是水分子遇热变成水蒸气飘散到高空集结并遇冷形成。
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用电气公司聘请爱尔文兰格缪尔博士研究飞机机翼在穿过云层时结冰的课题。
年轻的谢福正是兰格缪尔博士的助手。他们接受任务后,就动身到美国东北部的新罕布什尔州去,那里的山峰终年积雪,雪暴频繁,寒风凛冽。
四、雨水节气不下雨谚语
雨水节气不下雨谚语如下:
1、雨水不下雨,秋后饿肚皮。
2、雨水不下雨,做饭少下米。
3、雨水无雨,清明无雨多吃面。
4、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5、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雨水的重要性:
雨水节是我国24节气中第2个节气,过了雨水节气后,天空中飘的雪化成水就变成雨水,雨水会增多。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的雨水对越冬农作物来说,非常重要,随着气温的回升,越冬的农作物开始返青生长,来点雨水它们就会快速地生长。
气温回升后,地里的水分蒸发也较快,因此雨水如果少的话,根本无法满足庄稼的需求。农作物会受到旱灾的影响。